英國留學選校參考哪個大學排名好?英國留學擇校
2025-07-31 23:08:52 來源:中國教育在線
英國留學選校應該看那些大學的排名呢?學校排名反應了一個學校的教學水平,教育質量,環(huán)境等各個方面,但是隨著榜單的層出不窮,這些排名也存在一些商業(yè)因素,權威性和公信力也一直飽受爭議。
商業(yè)性的大學排名如何獲取利潤?
當主管部門雖然多次明確表示各類排名與政府無關,卻又通過各種內部途徑向大學傳遞采信所謂“四大國際排名”時,大學該何去何從?
10多年前,世界大學排名剛剛誕生的時候,很多人都不看好它。
主要的原因有三方面:
第一,大學是如此的復雜和多樣,以至于根本不可能通過若干簡單指標進行全球性的對比;
第二,大學是一項公共事業(yè),而大學排名供給者的商業(yè)性很強,所以學術界似乎應該斷然不可能接受它;
第三,世界大學排名從誕生之初就不受教育主管部門待見,長此以往肯定無以為繼。
然而,10多年后,世界大學排名卻充滿了生命力,從年頭排到年尾,牢牢占據(jù)各類媒體的醒目之處。
為什么大學排名會在全球范圍內引發(fā)如此熱烈的追捧?
從大學舉辦者和投資者的角度說,希望通過全球性的尺度來衡量大學管理者的管理績效。
從大學管理者的角度來說,大學排名是學生擇校的風向標———能在排行榜上占據(jù)有利的位置就能夠吸引到更好的生源,同時也能吸引到更加優(yōu)秀的教師,并且提升自身的資源吸納能力。
從政府的角度說,高等教育是國家和區(qū)域制定全球戰(zhàn)略的制高點,全球性的大學和學科排名,為政府了解本國和本地區(qū)的高等教育和科技創(chuàng)新實力提供了證據(jù),世界大學排名成為了公共資源以及政策效果的擔保者。
出于比較的目的,世界大學排名把各種類型的大學列入“排名表”,使得原本多樣化的高等教育機構簡化成了單一的全球性市場。
排名強有力地增加了國家之間以及國際之間的競爭壓力,并且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國家的政策制定以及院校行為。
然而,我們始終不應該忘記一點:大學排名,它是一門生意 (business)。
生意的背后就是利益相關關系,被利益相關關系所強烈左右的生意如何能夠肩負公共評價的使命?
須知,全球大學排名之間,也會“互撕”。
有一次,當泰晤士高等教育(THE) 世界大學排名的負責人質問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負責人說:“你們就是以大學排名作為生意的,如何能夠確保獨立性呢?”
QS排名負責人的回答是:“沒錯,我們確實將大學排名做成了生意。但是我們專注于這項業(yè)務,也受到業(yè)界的監(jiān)督。我們不會一邊辦著報紙一邊給大學排名,或者自己本身就是大學來給大學排名?!?/p>
一家商業(yè)性的大學排名可以如何獲取利潤?
筆者在這里給國際排名和國內排名分別舉一個例子:
A排名是一家世界大學排名。
他們在全球范圍內給各個國家的頂尖大學提供診斷,應該如何在該排名上取得進步,所提供的常規(guī)策略包括:
在學校的統(tǒng)計公告上提供更加有利于排名的教師、學生人數(shù)等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;推薦更多對本校友好的學術顧問參與同行評議;推薦更多雇傭本校畢業(yè)生的雇主代表參與雇主評價;建議大學推動學者進行更多的國際合作研究,即便沒有很實質性的合作,也爭取讓國際合作學者帶上本校學者的名字;參與該排名所組織的星級認證體系,以便在國際上獲得更高的顯示度。
A大學排名診斷咨詢費一般幾萬美元的價格不等,而這項星級認證的收費是2萬美元/年,一次性收3年的費用。
B排名是一家本土排名機構。
他們在本土給大學提供咨詢,收費價格為咨詢一次5-6萬人民幣。
該排名的文獻數(shù)據(jù)來源并非依托任何國內外知名的引文索引數(shù)據(jù)庫,而是在沒有充分同行評議基礎的前提下,自創(chuàng)了一個引文索引數(shù)據(jù)庫,該數(shù)據(jù)庫的售價為首次采購6萬人民幣,每年的維護費2.4萬人民幣。
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A和B兩家排名商業(yè)模式的相同之處是:借助于大學排名,向大學出售咨詢、認證、數(shù)據(jù)類的產品。
令人非常奇怪的是,這些現(xiàn)象行內人所共知,卻很少有人公開戳穿它。
教育主管部門在評價大學的時候經(jīng)常將商業(yè)性大學排名作為評判大學辦學績效的重要依據(jù)。
不少大學校長會十分重視每一家大學排名機構的來訪,親自參與會談,給予高規(guī)格接待。
大學排名機構的代表還會公開發(fā)表如下結論:“中國有88所大學的學科進入全球前400名,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已為爭創(chuàng)‘兩個一流’奠定了基礎”,“中國在穩(wěn)居擁有世界第二多一流學科的大學基礎上,不斷勇攀高峰,已經(jīng)提前部分完成了建設‘雙一流’大學的一些目標”,“中國大學積極‘走出去’,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,世界范圍內對中國大學學術能力和影響的認可不斷上升”……
中國高等教育需要商業(yè)機構來肯定辦學的“政績”嗎?
目前,國內個別院校,如北京師范大學、北京航天航空大學、南開大學等院校拒絕給大學排名機構提供數(shù)據(jù),導致在某排名榜單上缺位,其后果是,這些學校沒有受到理應受到的尊敬。
更多的人則預測,出于利益考慮他們遲早會提供數(shù)據(jù)。
無論何種領域的評價,評價的主體應該具備很強的獨立性,如果存在明確的利益相關關系,很難保證排名的獨立公允。
如果排名的開發(fā)機構是大學,這所大學就應當首先排除在排名的范圍之外;如果排名的機構是盈利性的企業(yè),這家企業(yè)應當獲得充分的學術認可,并且其盈利模式和評價本身并不構成明顯的相關關系;如果排名的機構是高等教育的非營利機構,在保障專業(yè)性的同時,它還需要確保評價方法和數(shù)據(jù)采集的科學性。
那么,目前主流的大學排名機構是否符合這個標準?
多位985大學的同行透露,商業(yè)排名機構目前已經(jīng)將中國大陸視作重點推廣其業(yè)務的地區(qū)。
為了改進大陸機構在排行榜上的表現(xiàn),新增的學者和雇主調查對象,中國大陸地區(qū)占據(jù)了越來越大的份額。
如果是一項公允的大學評價,排名機構敢不敢公布抽樣的詳細方法?
滬上一位知名學者有這樣一則論斷:注重排名甚至根據(jù)排名進行決策存在風險,依據(jù)大學排名名次進行決策的程度越高則風險越大,并認為大學排名當不得“真”。
而我們本土的一家大學排名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則坦言,“大學排名絕對不是排給內行看的,內行不需要看大學排名;只有考生、家長作為外行不了解大學,又需要通過簡化的信息了解大學,作為選擇大學的依據(jù)時,大學排名才成為了需要?!?/p>
那么,問題來了:當主管部門雖然多次明確表示各類排名與政府無關,卻又通過各種內部途徑向大學傳遞采信所謂“四大國際排名”時,大學該何去何從?
相信所有學界人士都認同一點:我們的大學辦得如何,并不需要商業(yè)性大學排名來幫助認知。
>>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,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、費用、開學時間、含金量<<